- 最后登录
- 2018-9-14
- 阅读权限
- 70
- 积分
- 6818
- 威望
- 0
- 贡献
- 2
该用户从未签到
悬河
 
- 积分
- 6818
|
《论语“声淫无邪”考》
在学时,先生堂授《民族音乐史》,宣教: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;黄钟,大吕;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木、匏、竹之论。曾提到“港台靡靡之音”皆为“卿卿我我”时,引用“郑声淫”做比,且颜露唏嘘(吾师深通音律,小子顶礼膜拜,万无不敬之意)。时唯八十年代,邓丽君之音,在私家沙龙“三洋录音机”曾闻一二,时下忖度,港台靡靡之音定为淫词滥调,与“郑声淫”无异,时过三十年至今末忘。
随年长而得闲暇,或疑问:
一)港台其音之靡靡乃西洋文化渗透所致,与我“郑声”何干?
二)国风中,《郑风》篇目最繁,共二十一篇,只《清人》《羔裘》二篇非情爱,既为“淫”,孔夫子胡为乎纂之?颇耐人寻味。
<三引用>:
一)《毛诗序》言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,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情动于中而行於言,言之不足,故嗟叹之,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,永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也”
二)子曰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思无邪。”
三)子曰:“行夏之时,乘殷之辂,服周之冕,乐则韶舞。放郑声,远妄人。郑声淫,妄人殆。”
<三反证>
一)朱熹文述:“郑国之俗,三月上已以来,采兰水上,以袚不祥,故其女问于士曰盍往观乎?士曰,吾既往矣,女复要之曰,且往观乎?盖有水之外,其地信宽大而可乐也。”,所指为《郑风.溱洧》士与女相与戏谑,且以芍药为赠,而结恩情私情。朱子定义,淫奔者自叙之词。”
二)班固文述:“孔子曰:“郑声淫”,何?郑国土地民人,山居谷浴,男女错杂,为郑声以相悦怿。故邪僻,声皆淫色之声也。”,同解,将“郑声淫”归结于男女错杂,更冠以“邪僻”之名。
三)许慎文述:“郑国之俗,有溱有之水,男女聚会,讴歌相惑,故云郑声淫。郑诗二十一篇,说妇人者十九矣,故郑声淫也。”,吾以为许慎之释“郑声淫”亦出于其词为“男女聚会,讴歌相惑。”
<次立论>
可见前世大儒是将“淫”归之于“男女相聚,相与戏谑”以释之。孔圣人勘定《诗》集,其首即为《关雎》篇,皆言男女之情,而“淫”字何出?
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载:秦医告晋侯曰:“先王之“韶乐”,节百事也,故有五节,迟速本末以相及,中声以降。五降以后,不容弹矣......烦手淫声,堙心耳,乃忘平和,君子弗听也。”
概意为“韶乐”五种节奏、快慢交错,旋律相调相融。结尾处相合后,即逐渐五声下降而终止,不可再奏。倘一而再,则有失于繁复、过度的,使人心淫乱,两耳堵塞,忘记了平正和谐。此为君子所不为闻也。
《说文》解“淫”字:侵淫隨理也,从水聲。淫者过也。水过于平曰淫水,雨过于节曰淫雨,声过于乐曰淫声,引申为“过于”凡事越常理即为“淫”。“韶乐”国祭所用,洪钟大吕,节奏平稳,曲调优雅,音韵庄严,孔夫子闻韶后,以至于“三月不知肉味。”“郑声”民间俚调,则旋律委婉,轻快跌宕。以周礼衡之,按儒家所限体制,则过于繁杂矣,或解为淫,而非其言淫于色也。故《郑风》言辞无邪而旋律失奢。
《礼记·乐记》记载:魏文侯问于子夏曰:“吾端冕而听古乐,则唯恐卧;听郑音则不知倦。”魏文侯常人也,所以“听郑卫之音不知倦”,概因郑音则节奏明快,旋律多变,委婉繁琐,令人痴迷。倘魏文侯终日正巾正帷,非祭非祀而聆古乐又定制严谨,令人乏味,其必浑然欲寐。至于郑声“淫”风形成,概因郑地气候宜,植壤沃,商贸荣,驿路广,郑地人心胸阔,米粮足,好安乐之故,也未曾可知。
呜呼,“郑声淫”,其淫在曲,而非在言辞也。
<仍惑>
先生当初,颜露唏嘘,亦痴迷于恰如“郑声”之“港台靡靡之音”欤?愚徒未得解之。
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